巴林最大清真寺
藍天白雲佐圓頂清真寺,開始了我今日的第一個行程:巴林王國中最大的清真寺 ── Al Fateh Grand Mosque ,即便已知如此,還是得親眼所見後,才能理解「最大」是什麼程度?

隨著車子逐漸駛進,建築的雄偉和不可侵犯感也越來越強烈,整齊有條理的圓拱門,搭配著各式幾何圖形的窗花,再次讓人感受到伊斯蘭教端莊而華麗的氣質。我仔細查看不同圖案的窗花,總想著:
若是玩起小時候剪紙遊戲,該怎麼剪才能剪出這樣的圖案呢?
這樣細緻的工法,在少了紙張能夠對齊的功能,又該如何準確測量,使其毫無差異呢?
越想便越是覺得眼前的建築,很高大。



進入清真寺需要換上罩袍,身為女性也必須將頭髮以頭巾蓋住,這對我來說已熟練的很,甚至找到自己最適合的頭巾裝扮了(別以為包起來都一樣,還是有差的!)
Al Fateh 同時也是《巴林國家圖書館》的所在地,到處可見穿著罩袍的人們席地而坐,安靜的看著書,整個清真寺沒有太多吵雜的聲音,但也不是不能講話的程度,空間廣闊到能夠稀釋掉人們的聲音,平平靜靜的。
當我經過閱讀的人們時,鮮少人被我影響,大多都埋頭於書中,想必此時此刻對於他們來說,是美妙的時光吧!



我選了一本書籍拿起來查看,一旁的嚮導朝我走了過來,用流利的英文詢問我:是否需要幫我介紹?
接著,和我講解了《古蘭經》所記載的經文,並介紹了書籍的圖案,指了指一旁的窗花,兩者是極為相似的。看著滿是阿拉伯語的書籍,雖看不懂,卻能從她敘述中了解一些,而後,她翻開了 《49:13》 經文,並向我解釋其意思:

O mankind, indeed we have created you from male & female, and made you peoples & tribes that you may know one another.
我使你們成為許多的民族和種族,以便你們互相認識。


她向我講解了這番教義後,笑著對我說了一句:〝Nice to meet you.〞
雖並非伊斯蘭教徒,但在其中了解並交流後,還是能夠被打動,以前總會覺得,許多宗教有著刻板的禁忌,就拿女性需要遮蔽皮膚和頭髮等限制來說好了,剛開始接觸時其實是有些排斥的,自顧自地認為:「為什麼女性就得包緊緊?」
然而,真正與教徒們相處,深入了解他們的文化後,才會發現「刻板」的人其實是 ── 自己。
他們所信仰的一切,使其願意以行為付諸,我們卻時常將「自己的價值觀」套用上去。
尊重與自己不同的民族和規範是必須的,然而,要到達「真正理解」才是最重要的事,從響導簡單的一句話中,我也更加明白這件事。
我們不一樣,而正是因為這些不一樣,讓我們能夠相識,相惜。
巴林國家博物館
想了解巴林,一定要來《巴林國家博物館》。
巴林國家博物館實際上蠻年輕的,今年才 32 歲,但其珍藏的古物,卻可追溯至石器時代,涵蓋了約六千年的歷史。古老巴林人民的生活,透過繪畫、器具、墳冢、雕塑、甚至是植物等被保留了下來,包含迪爾蒙文明、巴林近代工業化前的歷史、石油貿易時代前的珍珠業等,走進巴林國家博物館,就像是走進巴林的「時光隧道」一般。
巴林:天堂的樣子
《Dilmun・迪爾蒙文明》 ── 此文明誕生於約五千年前,當時是重要的貿易中心,十分繁榮,據考古判斷,巴林應是迪爾蒙文明十分重要的據點,而《巴林堡》即是迪爾蒙文明的首都;約在公元前 600 年,新巴比倫帝國和波斯帝國統治了迪爾蒙,才結束此文明。


而很有趣的一點是,在一個「活畫(tableau vivants)」中(有點像是現代的舞台劇劇照定格?),描繪了兩河流域的史詩《Epic of Gilgamesh・吉爾伽美什史詩》(𒄑𒉈𒂵𒈩)的一幕,稱巴林王國為:
the 〝paradise land〞 or 〝abode of the blessed〞of Dilmun.
天堂所在地。
回到現代,二十一世紀的巴林,似乎也著實被其它海灣地區國家的人們,視為「天堂」所在,每逢假日便奔向此地,這樣的對應真是巧妙而耐人尋味呢!
迪爾蒙文明的喪葬文化
我在參觀 Dilmun 文明相關的古物時,注意到他們的喪葬文化很是多元,有存放在陶罐裡的,也有著不同形狀的墳塚,有長墳也有圓墳,這一點在巴林也形成很特別的文化。


巴林的文化習俗
歷史的痕跡使人著迷,然而最吸引我的,還是「古代人們的生活軌跡」。博物館的走廊上可見許多古代巴林人們使用的器具,我注意到幾瓶酒壺和一些看起來像是香水瓶子的器具,顏色幾乎都十分鮮豔,以紅、藍、綠融合於土色中,器具上也有著精緻的花和紋路,很美。


再走著走著,走進一個滿是蠟像的地方,用蠟製成的人們穿著白袍坐在地上低頭讀著書,可想而知呈現的是他們以前學校的樣子;另一邊,則看到一群人們靠在牆上,坐在墊子上休息吃果子,墊子旁放著許多漁網。
Ahmed 向我介紹,由於巴林靠海,許多人是靠漁業為生,這便是漁夫們聊天、補網、邊吃著水果的模樣,我詢問那水果是否為時常看見的棗子(Dates),Ahmed 點了點頭說:「今天去買一盒來品嚐看看吧!」
「好!當然好!」(雀躍的我)



這一區讓我花了蠻多時間,巴林人們燒陶、織布、結婚、聚會,還有許多水煙館、香料店、烤餅店鋪,細節、陳設以及動作都做得精緻,讓我可以很快的和這些蠟像們一同回到過去。
巴林國家博物館,真的很值得來!
過程中還遇見了許多帶著孩子來參觀的家長,在一旁看著小孩們睜著又圓又大的眼睛,直直地盯著古代巴林女子出嫁時的服飾,也有一些調皮的小男孩,有趣地指著古代巴林理髮廳,示意自己也要剪頭髮。
和這些巴林的新生代,一起認識這些歷史,竟也莫名的感到溫馨。